一夜間身家上百億【每天只用10塊錢,陳麗華有多低調(diào),你根本想不到】
在中國億萬富豪圈中,陳麗華是一個無法被忽視的名字。
2020年2月29日,福布斯中國對外公布了2020年最富有女性榜單,上榜的25位女性中,富華國際集團的陳麗華以財富404.2億元位列第八。
看似在富豪云集的榜單上并不起眼,但上榜的人平均年齡是53歲,陳麗華79歲就顯得格外醒目。
其實,陳麗華自2010年起,就是各大富豪榜的“常客”,2015年時,以505億元的身家第一次成為了我國女首富。
盡管近幾年,財富排名略有下降,甚至提起陳麗華這個名字,很多人都感到陌生,但若說起位于長安街的黃金地段,與天安門廣場毗鄰的長安俱樂部,恐怕人盡皆知。
畢竟到現(xiàn)在,長安俱樂部在京城依舊象征著地位和財富。
而這個俱樂部,就是陳麗華在內(nèi)地開啟投資的第一個關于地產(chǎn)的項目。
除了她傳奇的商業(yè)人生外,她與《西游記》中唐長老的姻緣,也是一個永遠無法繞開的話題。
01
陳麗華是滿族的正黃旗,跟晚清的慈禧太后都屬葉赫那拉氏。
曾經(jīng)一度有人揣測著,她與慈禧太后有著直系的血緣關系,后來陳麗華辟謠說并無關系,都是謠言。
陳麗華雖然在頤和園出生,但屬于沒落了的貴族后裔,從小家境頗為清貧,早早就輟學了。
迫于生計,陳麗華四處打工補貼家用。
陳麗華為人豪爽熱情,愛結(jié)交朋友。
在商業(yè)圈嶄露頭角,是在1981年初,陳麗華聽人說在香港做房產(chǎn)相關更容易掙錢,于是經(jīng)人牽線,只身從北京跑到了香港從事房地產(chǎn)投資。
有人說陳麗華的第一桶金,是通過在香港進行炒房,在比華利低買高賣了12棟別墅;也有人說,陳麗華完成原始積累是通過倒賣“家具”。
但這些陳麗華本身都沒有作出正面回應,至今是一個謎。
主要經(jīng)營關于地產(chǎn)交易的陳麗華,曾在香港創(chuàng)辦了香港富華,經(jīng)營得風生水起。
80年代后期,她覺得自己的事業(yè)應該在內(nèi)地再上一層樓,于是決定回北京尋找商機。
與此同時,陳麗華也逐步實現(xiàn)了從香港的戰(zhàn)略轉(zhuǎn)移,在東南亞國家以及澳洲設立分公司,開展地產(chǎn)方面的投資業(yè)務。
也正因為她具有敏銳的商業(yè)嗅覺,在90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毫發(fā)未傷。
提及這些往事,陳麗華自己并不覺得自己是“未卜先知”,她說做生意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也正是有這樣建瓴高屋的姿態(tài),使她創(chuàng)立了中國最頂級的私人俱樂部。
那時,陳麗華才回到北京不久就拿到了毗鄰天安門廣場的一塊地皮,準備構(gòu)建長安大廈。
要知道這是在北京紫禁城前最精華的地塊,比之后李嘉誠拿到的東方廣場還挨近天安門,能拿到這么一塊炙手可熱的地皮,陳麗華的實力不言自明。
但拿到后還沒來得及大干一番,就被通知,由于即將舉辦亞運會,所以相關審批都要暫停,這一等就四年之久。
期間陳麗華周圍的人都勸她放棄,但陳麗華認定的事情,是絕對不會輕易放手。
1992年,終于辦妥了所有手續(xù),陳麗華開始親自帶人晝伏夜出的在工地進行施工建設。
本就熱衷廣結(jié)朋友的陳麗華,在整個項目推進過程中,更加感受到擁有人脈的重要性。
于是決定將長安大廈的第六層斥巨資裝修,創(chuàng)辦為長安俱樂部。
在1996年,俱樂部正式成立,采用會員制,霍英東、李嘉誠都是這個俱樂部的會員。
據(jù)陳麗華說,北京越來越開放了,各個國家的人都要來。
像那些富豪老板來北京之后應該有一個會所,而且這個會員之家一定要建得好,無論誰來都很放心。
作為頂級會所,長安俱樂部的入會門檻可謂是相當?shù)母撸趧?chuàng)始之初,入會費就已高達9000美金,此外還要求年齡在45歲到55歲之間,公司資產(chǎn)要5000萬以上。
不過到2003年之后,由于富豪年紀逐漸遞減,所以取消了年齡的限制。
但必須由老會員推薦,而且入會費也已經(jīng)漲至2萬美金。
除了入會費外,會員每年還需要繳納一定數(shù)額的年費。
很多有錢人,都絞盡腦汁想擁有一張這里的會員卡,目前,俱樂部的會員達九百余人。
02
繼長安街之后,陳麗華接連在王府井周邊拿到了一些令人眼紅的黃金位置,興建了麗苑公寓、利山大廈、富華園小區(qū)……但對北京影響最大的投資那必然是金寶街。
金寶街位于王府井附近,是匯集眾多豪車的地方,蘭博基尼、布加迪、法拉利等名貴車輛的展廳,都在這里。
這條不足一千米的金寶街,是全國最牛的豪車一條街。
此外,金寶街云集著頂級會所、豪華酒店、購物中心等高端消費場所,可媲美紐約第五大道。
很多人都好奇為何陳麗華能屢次拿到黃金地段,有什么商業(yè)秘訣,陳麗華只是淡然一笑,說做生意誠信是第一,然后就是要真心實意地去與人相處。
的確,無論是做人還是經(jīng)商,誠信都理應是第一位的,也正因如此,陳麗華在擁有財富的同時,社會地位也逐步提高。
2012年,美國的《時代》周刊對外公布了全球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陳麗華位列其中。
《時代》周刊評價她:富華國際為陳麗華帶來了財富,但真正使她成功的是她對人的理解、對教育和藝術的奉獻以及對投身慈善事業(yè)。
1998年,湖北遭受了洪澇災害,陳麗華立刻向災區(qū)捐贈了物資以及數(shù)百萬的賑災資金。
2010年玉樹地震,陳麗華立刻組織員工給災區(qū)捐款捐物。
近日,河南的洪水災情,陳麗華捐款千萬。
據(jù)統(tǒng)計,陳麗華資助過的教育、體育、公安及賑災等款項多達數(shù)千萬,捐贈過的物資更是不計其數(shù),但這么長時間以來,她并沒有以此來炒作。
這也是《時代》周刊之所以賜予陳麗華最具正能量頭銜的原因所在。
但很多人知道陳麗華,并不是因為她的財富地位,也不是因為她做了多少慈善,而是因為她的私生活。
03
1990年,陳麗華與小她10余歲的遲重瑞結(jié)合,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轟動,被人們稱為“驚世姻緣”。
畢竟當時的陳麗華已經(jīng)49歲,離異并帶著三個孩子。
而遲重瑞當時只有38歲,沒有婚史,正在因飾演熱播劇《西游記》中的唐僧而火遍全國。
一個是影視劇演員,一個是中國女首富,這樣的結(jié)合不免讓人產(chǎn)生遐想,甚至很多人攻擊遲重瑞,認為他“吃軟飯”,有目的性。
那他們是如何走到一起呢?
遲重瑞出生于一個五代京劇世家,由于社會客觀原因沒能走上京劇這條道路。
幾經(jīng)周折,在他28歲時才被所在單位選送到上海戲劇學院進行深造。
畢業(yè)后,長相清秀的遲重瑞便選擇做一名演員,但是他骨子里對京劇的喜愛從未改變。
恰巧,陳麗華對京劇也頗為著迷,1988年,她前去中國京劇院看戲,偶遇了遲重瑞。
陳麗華對這位溫文爾雅的“唐僧”一見傾心。
陳麗華在之后的采訪中坦言,是自己先追的遲重瑞,但真正到步入婚姻時,特地征求了子女的意見,陳麗華的子女都很尊重她做的選擇。
于是,這段令人艷羨的婚姻生活,就此拉開序幕。
婚后,遲重瑞就逐步退出了演藝事業(yè),以輔佐陳麗華的事業(yè)為主。
有人問遲重瑞,事業(yè)型的陳麗華是否在生活上也會讓他感到壓力,遲重瑞也只是笑著說:我很喜歡她這樣的女強人,更何況生活中我也沒感覺到什么壓力。
兩人相處模式一直是相敬如賓,陳麗華叫遲重瑞遲先生,遲重瑞跟陳麗華說話時稱謂都是“您”。
陳麗華說,可能外人都不相信,這么多年來,她沒有跟遲重瑞開過一句玩笑。
兩個人三十年感情,恩愛如初,用遲重瑞的話說,是因為兩人有相同的方向以及共同的話題。
除了開啟他們緣分的京劇外,紫檀也成為兩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04
陳麗華說,紫檀就像是自己的生命一樣,有紫檀就有了追求,有了精神支柱。
在1999年,她投入了2億元,興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中國紫檀博物館”,由遲重瑞擔任副館長。
面積達7.2萬平方米的博物館內(nèi),陳列著各類紫檀精品,除了陳麗華收藏的300余件紫檀家具外,還有微縮的中國古建筑景觀:故宮的角樓,山西五臺山龍泉寺牌坊,320條蛟龍形態(tài)各異,精湛的圓雕、透雕,世所罕見。
由于紫檀百年長一寸,非數(shù)百年難以成材,所以十分稀有,為了找尋紫檀木,陳麗華在上面的花費可謂是不計其數(shù),甚至因此差點搭上了性命。
有一次,陳麗華去緬甸找尋紫檀木,下了飛機走了八個小時還沒看到人煙,走著走著她看到一棵樹特別大,就安排隨行人員去看一下。
結(jié)果人們剛一下去,就有一個女人瘋狂叫著往車這邊跑,定睛一看全是馬蜂,她立刻叫同伴往車上跑,黑壓壓的馬蜂擋住了車前進的視線,一直開出去三四十里才消散,此時陳麗華的臉已經(jīng)完全腫了起來。
去印度買紫檀,也經(jīng)歷了蛇蟒成群,但這些危險都無法阻攔陳麗華尋找紫檀的心。
此外,陳麗華為了以1:10的比例,復原老北京“內(nèi)九外七”16座老城門,可謂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十年間,每天都會到工廠,跟工人們一起對著圖紙做。
膝蓋跪在地上,流血出膿黏連著土灰,現(xiàn)在都留下了疤痕,但在陳麗華眼里,那宛如一枚枚勛章。
在接受魯豫采訪時,已經(jīng)77歲的陳麗華帶著魯豫走上正陽門模型,她興奮地像個孩子一樣,在上面跳躍了幾下,帶著自豪的語氣告訴魯豫,這上面站100個人沒有問題,每一個門窗都可以推開,整個模型中沒有一顆釘子。
整個過程,遲重瑞都在陳麗華身后輕輕扶著她,給她以保護。
陳麗華帶著魯豫等人連續(xù)在工廠走了兩個小時,只為讓大家看到她的心血作品。
為了保護老北京歷史文化世代傳承,也為了守護自己心理的根得以永恒,所有的付出與辛酸,只有陳麗華自己知道。
陳麗華坦言,自己一天10塊錢就夠了,什么衣服都做兩套,冬天衣裳做十套,一直不再換衣服,很是低調(diào)。
但所有的堅持,終究有了回報。
當故宮博物院顧問單士元等專家看到復原的老北京城門時,不由得感嘆了一句:這里真是藏龍臥虎。
并由此拿到了可以隨便進出故宮倉庫的特殊批條,單老告訴陳麗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陳麗華說,中國紫檀博物館不是自己的,而是故宮的。
自己雖然是一個商人,但應該把所有資金擱在這紫檀上,留給國家。人生如果不做點事情,就等于白來。
現(xiàn)如今,陳麗華和遲重瑞每天都會去紫檀工廠,與工人們共同研究雕刻細節(jié),晚上會跟家里人一起吃飯。
在陳麗華家里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祖孫三代早晚飯會一起享用,如果陳麗華有事晚上回家晚了,大家也會一直等著她。
家里的氛圍十分和諧,很多外界的人會揣測,這樣的家庭一定會充滿了紛爭。
但也許,那些都是旁人作為“編劇”,編造出來的自己生活里欠缺的那部分波瀾壯闊,其實在陳麗華的生活里并沒有那么多的戲劇沖突。
不為無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聲。
褪去名與利的光環(huán),有懂自己的人在,有熱愛的事情做,陳麗華傳奇的人生還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