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如何查找大機構(怎樣知道股票里有大機構)
打開電腦,進入股票軟件,按F10,找“公司十大股東”排序。看持有已流通股票的都是一些什么人。持有500萬至1000萬股以上的機構是“明莊”。再查機構有沒有出逃,就是查股東數有沒有大幅增加,如果股東總數比前兩個季度增加很多,說明機構在減持該股票。
資金的第一本性是追求利潤,本書在撰寫時有大機構駐扎的股票,等到本書發行后,大機構可能走了,股價又跌下來了,所以,本書所列舉的股票,只能作為樣本,不能作為推薦股票的依據。
大機構手中的股票越來越多,機構看好該股的未來.逢低買入這種股票,一定能賺錢。除行業景氣度外,其他的諸如業績、主營業務、市盈率等等股民自己去查,這里不再贅述.
如何看待“大、小非”解禁?
股改以后,留給股民的憂慮是“大、小非”解禁的問題。炒股技巧中告訴我們:這個問題要用逆向思維的方法來考慮.一是對于“大非”的解禁,國家有明確的規定,不允許在股市低迷的情況下全部放出來.一旦放出來,對股市的沖擊將是很大的,股市的平穩發展對國內拉動內需是一個很大的促進,這一點大家都懂。對于“小非”的解禁,在股價處于低位的情況下,個人是不愿出來的,因為明明知道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到明年或者后年會漲得很高,現在又不等著錢急用,自己現在拋出來了不是虧了嗎?如果我持有某只股票一百萬股,這只股票經過2008年的大跌,現在股價又回到起漲前的價位了,我是不會拋的,起碼要等到2007年大漲時的頂部價位我才考慮拋出,所以,今后當股價漲到歷史高位時,應該想到“小非們”要出來了,到那個時候是要當心的,現在的股價距歷電高位還差得遠,不用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