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買理財好還是定期好(10萬買什么理財好)
2022年 手頭有一筆閑錢,該怎么安排?(1)
手頭有錢,卻無處安放……這在2022 年變成了很多人的一個難題。
2022年銀行一直在降息;
2022年很多基金虧損;
2022年銀行理財產品不再保證盈利;
2022年股市下跌,震蕩起伏。
2022年,我們手頭有一筆閑錢,該怎么理財?
我們接觸較多的理財方式,主要是三種:存款、儲蓄險和基金股票。
分析財產品的特點,主要是三性: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
任何一種理財方式,都不可能兼顧高收益、低風險、高流動性,這就是常說的“不可能三角”。
以上三種理財產品各有側重,固定收益類的理財方式主要是:存款和儲蓄險。
存款:收益偏低,目前在單利 1~3%,安全性很強,其中活期存款流動性很強,適合用作日常開支和應急支出;比如10 年以下的短期理財,銀行存款更合適,50 萬以內保本保息,可以靈活領取。
值得注意的是,定期存款最高期限只有 5 年,當前利率雖然有 2.65%,但隨著利率下行,未來可能更低,也就是說,存款方式的實際收益,或許比我們計算的還要低。
儲蓄險:收益中等,從長期來看,安全性很強,收益在復利 3%~4%,但流動性一般,適合長期持有來保持家庭資產穩健增值;10 年以上的理財,比如給孩子存教育金,給自己規劃養老,更適合選擇儲蓄險(增額終身壽險),從長期來說收益更高。
非固定收益類的基金、股票,收益沒有上限,但同時風險較高,流動性較好,不過也有不確定性,比如盈利了可以隨時變現,但虧損了就會被套,適合用于博取家庭資產進一步升值。
2021 年,三家基金公司攜手中國證券報發布了《公募權益類基金投資者盈利洞察報告》,該報告統計了旗下 129 只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的全部 4682 萬客戶,處理了過去 15 年共計 5.65 億筆交易記錄的數據,相當有代表性,其中提到:
截至 2021 年一季度末,基民平均年化收益率為 8.85%,而盈利人數占比為 53.28%,換言之:有近半的基民不賺錢甚至虧本。
大多數人,都在追求高收益、低風險的理財產品,殊不知,有時候最大的風險源于我們自己。
網上有這么一句話,形容得十分貼切:我們永遠無法賺到超出認知范圍的錢,即便有一天憑運氣賺到了,遲早有一天也會憑實力虧掉。
所以我們需要合理分配資金,利用分散化投資來平衡收益與風險的關系,構造出一份適合自己的資產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