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購是什么意思【逆回購對股市和理財有什么影響】
央行逆回購,指中國人民銀行向一級交易商購買有價證券,并約定在未來特定日期,將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交易行為,逆回購為央行向市場上投放流動性的操作,正回購則為央行從市場收回流動性的操作。
說的通俗點就是,央行為了解決市場上流動性的不足,把之前給銀行的國債再買回來,這樣銀行拿到了錢,這部分錢就可以投放到市場上面了,讓市場上的錢變多。
【圖1】央行逆回購官方公告
逆回購是有時間期限的,一般有7天,14天等,逆回購到期則表示央行要從市場上收回流動性,也就是回籠資金,讓市場上的錢變少。比如上圖中,央行在今天(2022年12月29日)開展了205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期限是7天,利率是2%,那么就表示7天后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還錢給央行、并需要支付相應的利息。
2.央行逆回購有什么作用
本月央行一共進行了29次逆回購操作,累計達到16550億元。通過央行的官網我統計了一下做了個表格,具體如下圖:
【圖2】2022年12月央行逆回購一覽表
另外,我統計的這個圖還不包括本月央行的另外兩項操作,分別是:
(1)22特別國債
2022年12月12日,人民銀行以數量招標方式進行了公開市場業務現券買斷交易,從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買入7500億元特別國債(買入價格為100元)。
(2)中期借貸便利
2022年12月15日人民銀行開展6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民間俗稱麻辣粉)操作,期限是7天,中標量是6500億元,中標利率是2.75%,期限是1年。所謂的MLF,就是指央行借錢給商業銀行,讓他貸款給三農企業和小微企業等針對性領域。
通過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12月份,央行各項操作累計向市場投放的資金量疊加超過3萬億,尤其到年底的時候逆回購的體量明顯增大。
央行可以通過逆回購等操作,向市場增加流動,起到調節利率的作用。當市場上的錢變多了,不缺錢花的銀行也不用高息去借其他機構的錢,銀行放給市場的錢就會變多,市場貸款利率就會降低。基本的循環就是,銀行/市場缺錢→央行逆回購→市場錢變多→利率下降,實現這個循環,就可以盡量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性。逆回購也可以理解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貨幣政策的寬松,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放水”。
對于股市而言,這個也很好理解,當市場上的錢變多了,如果大家對未來的經濟有預期,那么多出來的部分錢肯定會流向股市,這對股市肯定是利好的。但具體能有多大的利好,或者具體利好哪些板塊,這個就不好說了。同理,如果更多的錢流入債市或者其他地方(比如房市),那么肯定也是對債市和房市利好的。
關于債市,可能大家關注的會比較多,一是我們在銀行買的理財(所謂的穩健理財)大部分都是債基,國債的漲跌直接關系到了理財收益的漲跌。從今年的11月份開始,理財大面積地暴跌可以說是傷透了老百姓的心,有的理財甚至短短幾天就跌去了過往一年的收益,不少人也在社交媒體上吐槽甚至還虧損了本金。
在11月份的時候,我發過一條動態,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認為本輪的理財下跌從歷史數據和理論上看,理論上到12月初的時候,應該就可以基本趨于止跌,如果穩不住國家也肯定會出手救市,比如通過逆回購等方式穩定市場。但實際情況比我想象中的還要糟糕,到了12月份理財依然在暴跌,具體可以看我12月14日的文章《為什么12月份理財收益還在下跌?》。
【圖3】十年期國債價格走勢圖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11月1日開始,國債價格開始走下行,11日開始出現連續暴跌,伴隨著網絡上開始大面積出現吐槽理財問題的內容。隨著2022年11月25日央行發布降準并釋放5000億元的消息消化完畢,剛反彈了幾天的價格繼續出現暴跌,直到12月15日才站穩MA5(五日線),價格走向趨于穩定且慢慢有回升。
所以,隨著央行12月下旬開始的持續大力度逆回購操作,再加上其他因素的綜合影響,比如贖回潮的回落(因為能贖回的基本也都贖回了,封閉期的不算在內),目前的國債價格已經基本穩住了,如果沒有什么其他黑天鵝的話,理財市場理論上應該會慢慢趨于回暖(至少短期內不應該出現連續暴跌),但經過這輪的暴跌,未來還有多少人再相信所謂的穩健理財,還敢買理財,尤其是是封閉期的理財,那就不好說了。雖說韭菜一般都沒有記憶,但還是有脾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