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年終變相裁員【公司回應來了】
1月19日,金城銀行方面回應稱,此次調整涉及全行所有部門和崗位,主要是基于從“公存公貸”轉向“微存微貸”的戰略轉型需求,重新規劃全行組織架構,“縮減了線下對公業務相關條線人員規模,加大了數字科技相關崗位比重”。
據介紹,目前,金城銀行組織架構及崗位調整已基本完成,組織架構調整與人才隊伍優化也已結束。調整后,該行在職員工320人,其中數字科技人才占比超過50%。據金城銀行此前公告,截至2020年末,該行員工人數為294人。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金城銀行此次調整始于去年年底。“當時銀行給了員工自主選擇權,可以選擇拿補償離開,想繼續留下的也可以選擇競聘上崗。”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銀行)給的離職補償標準比較高,大部分員工基本可以拿到一年的工資。”
組織架構調整已完成
據了解,金城銀行重新規劃組織架構,主要是該行推進向互聯網銀行轉型的戰略調整所致。據金城銀行方面回應,此次調整是基于金城銀行從“公存公貸”轉向“微存微貸”的戰略轉型需求,縮減了線下對公業務相關條線人員規模,加大了數字科技相關崗位比重。
所謂“微存微貸”,即指聚焦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的數字化金融服務。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兩個月前,該行上線了一款新的App“金城小微金融”,為小微企業提供在線申請、隨用隨借,最高額度達500萬元的小微貸產品“金企貸”。
針對戰略調整過程中出現的人事變動,金城銀行方面表示,本次組織架構調整中落選的員工,該行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與員工溝通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協議,并在充分尊重員工的過往貢獻的情況下,給予了充分的經濟補償。“目前,離職員工補償金也已陸續發放到位,后續工作有序推進中。”該行稱。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此次金城銀行的組織架構調整涉及全行所有部門和崗位,也相應造成全行員工的職務變動。
“部門重新設置,崗位重新調整,然后員工自己填表報名,選部門選崗位,通過競聘上崗。”該人士表示,同時,員工也可以選擇離職、拿補償金,“走的人大都可以拿到一年的工資,所以確實好多人因為補償豐厚,直接走了”。
“銀行確實多了很多新氣象,變得更加扁平化,工作壓力也更大了。”一位金城銀行人士談及此次組織架構調整后的感受,“留下的員工要適應新的管理方式、新的崗位挑戰,比如,聽說科技部的員工白天工作,晚上還要加班參加培訓。”
大股東注入互聯網基因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金城銀行的戰略轉型早在2020年下半年就已啟動。資料顯示,金城銀行成立于2015年4月,是全國首批5家民營銀行之一。成立之初,金城銀行以“公存公貸”作為戰略定位,以線下對公業務作為主要業務方向。
直到2020年8月17日,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360”)入股金城銀行獲監管批復同意,成為該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30%。
彼時,360方面就表示,雙方將以金融科技創新和互聯網普惠金融為重點,打造聚焦個人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的互聯網普惠銀行。金城銀行的賽道切換也自此開始。
“360入主金城銀行以來,就利用自己的大股東身份,不斷擴大在金城銀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同時也不斷向該行植入互聯網基因。”一位銀行人士曾向記者如是評價。
在獲批成為金城銀行大股東后不到一年,360就將金城銀行空缺3年之久的行長一職“拿下”,由曾擔任360數科副總裁的溫樹海補位。
2021年底,金城銀行又迎來新的掌舵人。該行公告顯示,同樣來自360數科的劉威獲批擔任該行董事長,原董事長高德高因到齡退休已于2021年7月離任。
據了解,劉威目前擔任360集團副總裁、360數科集團董事長,此前曾歷任平安集團平安創新基金總經理、盛大資本投資總監、復星集團業務發展部投資總監等職位。
轉型路上業績見起色
在轉型初期,金城銀行曾出現劇烈的業績波動。2020年,該行總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16.5%、21.5%、74.5%。據金城銀行方面解釋稱,2020年度的業績滑坡,除了受到疫情因素影響外,也是該行為戰略轉型做準備,主動調整業務結構產生的結果。
但從近日金城銀行披露的最新財務數據來看,在經歷與大股東磨合期的陣痛后,該行多項業績指標已扭轉頹勢,迎來大幅增長:
截至2021年9月末,金城銀行總資產為500.03億元,較年初增長95%,其中,貸款余額為357.16億元,較年初增長149%;負債總額為463.90億元,較年初增長109.7%,其中,存款余額為374.39億元,較年初增長92.1%。
向互聯網銀行轉型后,金城銀行的凈息差也實現了質的飛躍,2021年9月末提高至4.33%,2020年、2019年分別為2.03%、2.99%;不良貸款率指標也有好轉,截至2021年9月末降至1.37%,較上年末下降0.41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業績高增的同時,該行資本也在快速消耗。截至2021年9月末,金城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1.60%,較上年末大幅減少了6.76個百分點。
據了解,民營銀行資本補充主要靠增資擴股,外部資本補充渠道較少,僅網商銀行成功發行過永續債。一位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監管環境下,民營銀行攬儲壓力加大,如何建立可持續的資金來源將是民營銀行需要解決的一個重點問題。
異地展業資質懸而未決
另一個埋在金城銀行業績增長前路的隱患,是依然懸而未決的異地展業資質。
2020年下半年以來,監管部門通過窗口指導、發布相關文件等方式,壓降城、農商行等地方性銀行通過互聯網渠道異地攬存、攬貸的空間。目前來看,沒有在監管備案、獲得互聯網資質的民營銀行是比照城商行進行監管。
隨著監管政策的影響逐漸彰顯,有民營銀行在去年開始出現“縮表”。例如,截至去年6月末,曾通過頭部互聯網金融平臺大量攬儲的華通銀行總資產較年初減少58.1億元,同比下降25.7%,存款余額下降31.20%,貸款余額下降17.14%;及至去年9月末,該行存款余額略有回升,但貸款余額進一步環比減少16.85%。
還有一些民營銀行資產增速放緩,但未受到明顯影響。事實上,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方監管對民營銀行異地展業行為的執行程度不一,仍有多家民營銀行仍在進行全國展業。
“現在很多民營銀行都在和監管溝通。”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只有微眾銀行、網商銀行、新網銀行、億聯銀行4家民營銀行獲得了可以異地展業的互聯網資質,其余民營銀行歸屬于地方監管部門管轄。
一些民營銀行正在向監管部門申請轉型為互聯網銀行。例如,去年8月,安徽省發布的《關于印發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三地一區”建設行動方案的通知》也提出,支持新安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建設富有互聯網基因和生態圈的金融科技特色銀行。
而引入360的金城銀行雖早已提出轉型為互聯網銀行,但目前未有資質獲批的相關信息披露。
欄目主編:顧萬全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