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疫情動向通報【越南疫情包機也出事了,外長受處分】
2022年12月27日,在阮富仲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會議上,越共中央委員、外交部長裴青山及整個外交部黨組受到紀律處分。自2022年1月越南警方帶走外交部司局級官員開始,歷時10個多月的“援助包機”腐敗案,最終指向了涉案部門的最高層。
值得注意的是,裴青山也由此成為第三位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因部門腐敗問題遭處分的越共中央委員。此前,衛生部長阮青龍和河內市長朱玉英已因涉足核酸試劑腐敗案,在2022年6月被捕并被開除黨籍。
“這份(被處分)名單真的很震撼!就在人民最害怕、最擔心生死之際,被告們卻如此冷漠地迅速組織起來牟取暴利。”越南官方媒體《青年報》評論道,“原本的好政策被貪官玷污了。”
“援助包機”的全鏈條腐敗
起初,這是一個模范的抗疫故事:全球新冠疫情爆發之初,越南政府就組織多部門協調安排航線和隔離措施,指定企業和航空公司承運包機,通過兩年規劃近2000架次“援助包機”,將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萬越南公民接回國內。
直到2022年1月“援助包機”腐敗案被揭開之初,越南外交部發言人仍表示,這是越南正確的人道主義政策,“世界上只有很少的國家做到這一點”。
在此過程中,不少搭乘“援助包機”的民眾抱怨他們付出的機票價格超出平日的三四倍以上,后續隔離費用也比預想的更多。但運行“援助包機”的航空公司強調,他們并不看重利潤,高票價是疫情背景下多方成本的總和。外交部官員則提醒民眾“不要通過任何形式的中介”,直接乘坐政府安排的“援助包機”是最經濟可靠的方式。
然而,腐敗案揭開后的官方信息透露出,越南政府很早就發現有官員利用“援助包機”牟利。一起在2022年12月剛提起公訴的案件顯示,早在2020年12月5日,越南海關緝私人員在金蘭國際機場對一架來自俄羅斯的“援助包機”客機進行例行檢查時,在貨艙中發現700多瓶高檔洋酒和400多箱電子煙。
胡志明市官方報紙《少年報》就“援助航班”腐敗案刊發的諷刺漫畫:“援助航班”上的“腐敗”乘客越來越多。
調查人員介入后發現,這些總價值超過90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264萬元)的走私商品,是以數十件“托運行李”的名義分配在三名越南駐俄羅斯大使館工作人員的名下。越南海關總署表示,有充分理由認定有外交部工作人員利用“援助”在俄越南公民回國之便,非法大量走私商品。
對“援助包機”的大規模官方調查在2021年底到2022年初開始。彼時,越南剛剛調整防疫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并對國際開放。大規模核酸檢測、大規模“援助包機”成為歷史,并隨即引發震驚朝野的兩大反腐敗案調查。
2022年1月,與越南核酸試劑腐敗案調查同期,越南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阮氏香蘭及其副手成為因涉及“援助包機”腐敗被捕的第一批政府官員。此后,多家航空服務公司、旅行社、投資咨詢公司的高管接受調查。7月,公安部移民局多位負責官員被捕,“援助包機”腐敗案的完整鏈條逐漸被揭開。
越南媒體報道外交部領事司司長阮氏香蘭(左)等人被捕。
最初,“援助包機”腐敗案的關注度不如核酸試劑腐敗案,后者源自一家小型生物科技公司通過行賄壟斷核酸官方購買市場,以抬高購買價格牟取暴利。該案已導致兩名越共中央委員落馬,40多位各省市疾控中心主要負責人被捕。
一些分析曾認為,核酸試劑腐敗案主要涉及科技部、衛生部及各省疾控中心,是少數部門官員利用緊急狀況下被賦予的特殊權力牟利。而“援助包機”由越南外交部、公安部、衛生部、交通部、國防部等多個部門及各地方政府協調完成,很難出現“全鏈條腐敗”。
然而,歷時約10個月的官方調查,結果驚人。截至2022年12月底,因在處理“援助包機”事務期間涉嫌受賄、濫用職權等罪名被逮捕的官員達30余人。這其中包括該行動的“中樞指揮”部門外交部的副部長蘇英勇,越南副總理、前外交部部長范平明的助理阮光靈,以及外交部原副部長、僑務事務負責人、2018年到2022年任越南駐日本大使的武鴻南。
被捕的中層官員,包括外交部領事司、公安部移民局、交通部民航總局的相關負責人。他們決定了哪些企業有權參與到“援助包機”的運作中。涉嫌向他們行賄的旅行社和航空服務公司高管,也涉嫌向越南駐俄羅斯、日本、馬來西亞、安哥拉等國使領館的基層外交領事官員行賄。
在6月底的新聞發布會上,偵查人員表示,初步調查結果表明這些被告獲得了“數百億越南盾和數十萬美元”的利益。這完成了從安排“援助包機”到設定“天價機票”、壟斷越南公民“回家路”的過程。
當海外越南公民付出高額機票費用回到國內后,等待他們的還有另一條腐敗鏈。2022年10月以來,越南政府已要求包括河內在內的多個省市政府,向“援助包機”腐敗案的偵查人員提供入境越南公民隔離地點的選擇和定價流程文件,提交所有參與選址、審查、簽批工作的官員的名單。
官方媒體《青年報》指出,這意味著調查的擴大化階段。12月22日,警方將河內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副市長)朱春棟(Chu Xuan Dung)帶走。在“援助包機”腐敗案發生時,朱春棟是河內新冠防疫指導委員會主任。
越南媒體報道河內市副市長朱春棟因涉“援助航班”腐敗案被捕。
越南媒體報道稱,目前的調查顯示,搭乘“援助包機”回國的越南公民在手續、機票、隔離上花費的費用是正常費用的5到8倍。公安部表示,扣除運營費用,腐敗案的獲利者每完成一次“援助包機”飛行就能收獲超過十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30萬元),現有被告在整起事件中的獲利估計將高達數萬億越南盾。
可以對比的是,越南核酸試劑腐敗案涉及交易金額4萬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11億元)、已確認的行賄受賄金額8000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2.3億元),被媒體稱為“越南司法史上從未有過的巨額回扣”。
打擊防疫腐敗需要“非常手段”
核酸試劑腐敗案和“援助包機”腐敗案被先后揭開,越南官方媒體《少年報》評論稱,人們之前對這些防疫行動的印象多美好,現在就有多心痛。
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員阮海洪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從腐敗的形式上看,越南防疫腐敗案件不僅牽涉到多名部長、涉案數額空前,更涉及多個部門、遍布多省,形成腐敗鏈。“與以往的腐敗窩案不同的是,這一次官員們不僅濫用自身職權,更濫用國家的緊急防疫政策,”他說,“這警示我們,在緊急狀態下,由于難以及時得到適當的控制,腐敗往往會系統地、大范圍地發生。”
一些分析因而將此案稱為“國家腐敗”。“我能理解他們的邏輯,范圍上這算得上‘全國性腐敗’,但我認為在性質上并不是‘國家腐敗’。”阮海洪說,“越南領導層不會容忍這種模式發生,但這確實展現出:未來腐敗問題可能更加復雜、發生更加隱秘、更難被揭露。”
曾多次為越南各級政府提供顧問意見的國際越南事務專家、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榮休教授凱雷·賽耶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面對嚴峻的反腐形勢,越南領導層在打擊腐敗的程序上也有頗多創新之處。
2021年12月20日,在核酸試劑腐敗案被初步揭開后,阮富仲強調,公安力量需積極、主動、大力和有效參加打擊消極腐敗現象工作。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9月,領導公安工作的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潘廷鐲進入越共中央反腐敗反消極工作指導委員會領導班子,擔任常務副主任。此后,越南警方一直主導對核酸試劑腐敗案和“援助包機”腐敗案的調查。
此外,對阮青龍、朱玉英、裴青山的處分都沒有等到越共中央全體會議召開再做出。阮青龍、朱玉英是在臨時中央會議上被開除黨籍。而在12月27日的政治局和書記處會議上,外交部原副部長、原駐日本大使武鴻南被開除黨籍。
賽耶指出,過去的反腐運動中,開除高級官員黨籍的決定往往集中等到越共中央召開全會時作出。越南公安部戰略研究所原所長黎文強少將也對媒體解讀稱,通過臨時中央會議開除中央委員的黨籍,在越共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是“前所未有的迅速、有力和果斷的行動”。
在12月27日的會議上,越南前駐印度大使、駐馬來西亞大使、駐日本大阪總領事和駐福岡總領事等外交領事官員,也受到從開除黨籍到訓誡的不同程度處分。
阮海洪說,越共中央自1994年“開始從決策層面重視反腐敗斗爭”,但2013年之前罕有高級官員因經濟問題落馬。阮富仲成為越共中央總書記后,于2013年兼任越共中央反腐敗反消極指導委員會主任,就此開啟以“熔爐”(Dot Lo)為名的反腐運動。
截至2020年底,這場運動共查處經濟犯罪案件1.17萬余件,800多人被定罪,包括1名政治局委員和7名越共中央委員,另有多位政治局委員和中央委員受到不同程度處分。2021年,又有一名省委書記和一名副部長落馬。同年,越南在“透明國際”的清廉指數排名中由104位上升到87位。
不過,黎文強指出,“當犯罪分子出現時,我們打擊得很激烈。但對于如何限制腐敗產生,我們做得還不足。加強預防才能根本地、長期地解決腐敗問題,因此必須立刻改進預防腐敗工作,讓其和打擊、處理已發現的腐敗一樣嚴厲。”
2022年11月,阮富仲再次公開批評處理貪污案件“進展緩慢”,要求各級部門采取更有力的行動。塞耶指出,當發現有政府官員利用應急防疫的空間謀取個人利益而無視公眾健康,反腐可以讓社會重拾對政府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