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核子事件官方回應【張核子公司被罰,全國多地卻官宣抗體檢測,當初的悲劇全忘了?】
去年11月25日,蘭州衛健委通報蘭州核子華曦實驗室工作人員因核酸檢測工作中的失誤,導致個別待轉運人員健康碼顯示核酸檢測陰性,這一事件也將核子基因公司相關信息推至聚光燈下,創始人張核子深陷輿論風波。
后來,人們發現張核子旗下有幾十家核酸公司,更詭異的是,他的核酸公司開到哪里哪里就有疫情爆發。一時間,憤怒的情緒充斥在每個人心中。后來沒多久,全國疫情全面放開,當初鬧得沸沸揚揚的“張核子事件”也在放開聲中逐漸失去了音訊。
如今,三個多月過去,還有很多人記著這件事,等著張核子被清算。近日,網上出現一些消息,消息的大概內容是: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當地疫情防控人員,得到的回復是‘處罰了’,具體罰款金額不知道是多少。”
“大河報記者多次致電相關人員,得到的回復也是被罰了,但不知道金額。”
“掌上信陽發布消息,說張核子被罰了,罰款金額是7.35萬元。”
這些消息出現后,輿論再次嘩然,畢竟7.35萬元和張核子的幾十家核酸公司相比,簡直就是九牛一毛,甚至有網友稱“這個錢都不夠張老板一頓早飯的”。
人們的憤怒可以理解,畢竟7.35萬如果是真的,那確實離大譜了。但現在的問題是,這個消息是由“掌上信陽”發布的,這壓根不是官方媒體,是一個私人自媒體賬號,信息的真實性有待確認。
更重要的是,我在檢索新聞后,壓根沒有找到第一財經與大河報在上述報道中所謂采訪,也就是說“罰還是沒罰”目前還是個未知數。但可以猜測的是,張核子目前可能過得不怎么樣。在同樣日期,同樣標題,同樣是第一財經的新聞報道下,我們看到了一些其他關鍵信息。
首先,青島核子華曦和泉州核子華曦發布注銷備案信息,注銷原因為決議解散。接著,大連核子華曦新增注銷備案信息,注銷原因也是決議解散;近日,杭州核子基因全資控股的杭州奧曦也在注銷備案,注銷原因和上面一致。
2022年11月29日,天幕新聞記者曾實地探訪過杭州核子基因,結果工作人員卻拒絕打開公司大門,表示公司業務開展不順利,已經快一個月沒有核酸檢測業務了。
疫情全面放開,張核子的生意自然是不好做,三個月了,我們還沒等到對核子基因的正式處罰結果,網上流傳的依然是猜測。我們都在等待一個處罰結果,都在等待對當初作惡的那些人的審判。
最近還有一個現象很有意思,眼看開學在即,不少地區的中小學紛紛發出通知:開學前需健康監測,進行抗原或核酸檢測,如結果為陽性,延遲返校。粗略統計了一下,浙江杭州、紹興、寧波、金華等部分中小學均有此類要求;而河南永城、廣西南寧、北京和山西忻州等部分學校則要求提前開學或錯峰開學。
這種做法的初衷,是為了學生的健康考慮。但問題是,到底有沒有這樣做的必要性?今年1月8日起,疫情防控正式實施“乙類乙管”,這就意味著對疑似病人、病人、病原攜帶者都不再進行隔離治療,只根據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所以,一旦某位學生檢測出陽性,是全班隔離,還是全校“靜默”呢?伴隨著國家對疫情防控的進一步松綁,我們終將回歸到正常生活,如果要求返校必須核酸,這又是否和大趨勢相違背?
近日,多地通知關于開展新冠病毒抗體檢測服務的通知,目的是幫助受檢者評估自身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情況,是科學做好個人防護的參考依據。
出發點是好的,作用是有的,因為從官方信息來看,第一、抗體檢測不會是大面積,是自愿行為,單價不低,但不想檢測可以不去。第二,抗體檢測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二次感染的抵抗力,和全民核酸有著很大區別。
現在國外新毒株還在不斷出現,甚至出現了更具傳染性和免疫逃逸的CH.1.1,加上不少國內專家也預測第二波感染高峰會到來,說得直白點就是現在的形勢還不足以讓我們放飛自我。此時提出這個抗體檢測,可能就是預防這些。
但抗體檢測和核酸檢測又有一些相似之處,當初的核酸可以讓大家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如今的抗體檢測可以讓我們自己知道是否有抗體,如果有抗體,就不怕病毒來襲,不做的話,總是會擔心,一來二去,會發現還是做了好。
所以我們還是要警惕背后的一些問題,就像有些網友說得那樣,哪怕做抗體檢測,也千萬不能再找當初那些核酸造假的公司去做,更不能讓他們去碰這個活。雖說這個抗體檢測現在還是小范圍進行,但如果真的大面積推廣甚至成為不得不做的工作,就真的需要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