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論壇分析【但前景光明】

當前世界面臨著很多挑戰,影響經濟的平穩運行。從主要經濟體去年公布的經濟數據中可以看到,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增長動能不足,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凸顯。趙辰昕認為,當前情況主要受趨勢和政策調整兩個比較重要的因素影響。
2008年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進行深度調整,潛在增長率出現下降趨勢。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2009 年到 2019 年十年間世界經濟年均增速約為3.2%,低于此前十年3.5%的增速。“2020 年到 2023 年這三年間經濟增長波動很大,但總體而言下行趨勢沒有變化。”趙辰昕說,疊加疫情沖擊因素,這三年年均經濟增速大致估算為1.9%。
在疫情沖擊、經濟深度衰退的背景下,很多國家針對企業倒閉和失業率上升的情況,出臺了大規模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今天回頭看,這些政策短期有效,似乎一段時間穩住了經濟,但也帶來了推高通貨膨脹的副作用。”趙辰昕分析,2021年全球通脹率已經高達4.7%,到了2022 年,隨著經濟運行秩序的恢復,各國刺激政策陸續推出,又凸顯了內生增長動力的不足。202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全球經濟增長為2.7%,全球通脹率將降至6.6%,仍然高企。世界貿易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僅增長 1%,遠低于正常年份的增長。“世界經濟恢復增長壓力還是很大。”
趙辰昕指出有三方面值得關注。首先,歐美主要經濟體能否控制住這一輪通貨膨脹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如今經濟整體秩序尚在恢復,需求滯后,動蕩時期政策空間恐怕越來越小,金融體系面臨著脆弱性的挑戰。”同時,逆全球化趨勢還在上升,有的國家為了自身利益,不顧經濟規律,肆意攪動全球經貿關系,通過拉幫結伙、筑墻設壘、脫鉤斷鏈等手段阻遏其他國家,對世界經貿關系和投資關系也會產生重要影響。此外,多個重點領域的風險在不斷積累。政府部門債務、金融系統的脆弱性、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等問題都值得關注。
趙辰昕也提示,“應該全面、客觀、冷靜地看待”“不僅要看到問題也要看到光明的一面”。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普遍的愿望。經濟全球化雖然遭遇一些挫折與曲折,但依然是大趨勢,未來還會不斷向前發展。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加快深入推進,經濟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也在不斷深化。這些都會為世界經濟復蘇發展提供新的機遇、創造新的條件、注入新的動力。
“世界經濟復蘇發展確實道路曲折,但前景光明。”趙辰昕強調,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是國際秩序的全力維護者,一直以來是全球發展的貢獻者,未來還將是重大的貢獻者。中國愿意和世界各國一道,始終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始終堅持普惠包容,堅持合作共贏,和大家一起為世界經濟的復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