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厲家菜事件【】
![財都網](/static/images/logoing.png)
“3000塊一桌,就吃這?”繼王府井狗不理包子事件后,又有一家“老子號招牌”翻車,沖上熱搜。
這家號稱北京老牌餐館的“厲家菜”,創辦至今已經有37年了。和許多高級餐廳的經營策略一樣,厲家菜不能單點,只能點套餐,套餐內的菜品是由廚師決定,價格在每位298到2868元不等,還被評為了米其林一星。
“這是一次非常糟糕的體驗,如果這個也能評上一星,那學校的食堂應該都是二星起步了。”9月24日,一群百萬粉絲的微博大V在微博上對厲家菜進行吐槽。而網友們的評論也呈“一邊倒”的態勢:終于有人說實話了!
單看這位博主所曬的菜品圖,確實沒看出這桌3000元飯菜的“過人之處”,味道與香味如何且不說,中國菜系所講究的形色也并沒有體現半分。這樣的飯菜如此定價,的確有違“米其林一星”的評價。
面對質疑,“厲家菜”的工作人員回應:“厲家菜”已經近10年沒漲價了,那名博主點的是最低消費人均298的套餐,店里還有人均2000的套餐,具體什么菜,要根據不同的套餐來定。
這段時間來,“老字號招牌”被指“名不副實”的情況并不少見,而讓消費者更難以接受的,是他們面對質疑所表現出的并不盡人意的態度。難道說,想要好的菜品和餐飲體驗,就必須點更高價格的套餐?還是說,顧客點了便宜的菜,就要相應的少點要求呢?
一塊老字號招牌,不但有著品牌歷史的沉淀,也是前人苦心經營的結晶。據了解,“厲家菜”之所以走高端路線,并非以掙錢為初衷,而是創始人堅持用上乘食材和精良制作,一天只能做一桌菜,因而沿襲。但如今,如果這樣的“老字號”依然一邊打著高端美食的旗號,一邊用家常菜去欺騙慕名而來的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或許能夠快速收割金錢,但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砸自己的招牌。
在互聯網時代,一個品牌的成長與崩塌的路徑都變得復雜而快速,消費者有多種渠道可以觸及各類品牌,餐飲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不同的餐廳有不同的定位和主打,但對于美食的認真和對顧客的用心程度,消費者一經探店便可知一二。
老字號招牌,想要在網紅時代立足于紛繁復雜的餐飲行業,不能光靠坐吃“老本”出賣情懷,也不能光靠一味高端不接地氣。越是老字號,越應該重視品牌、重視服務,用真誠的態度和優質的菜品留住顧客,打響招牌,才能確保金字招牌長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