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之父是誰【沒人信】
尼克·薩博是誰?
這不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如果你未曾涉足加密領域,你可能永遠不會聽說他。
然而,這個名字在加密愛好者中是神一般的存在。
完全可以這么說:尼克·薩博是加密貨幣和密碼學世界中一個“活著的傳奇”。
所有關于他的描述,都逃不開“神秘”一詞。
中本聰本聰?“不,我不是”
10年前,一篇題為《比特幣:點對點現金系統》的文章首次現身網絡。
文章作者在文中所描述的數字貨幣,目前價值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
這位撰寫文章的天才并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而是使用了假名“中本聰”。
多年來,有關“中本聰”到底是誰,網絡上流傳過許多個版本。
其中一個版本是,中本聰是一個50多歲的美國人,名叫尼克·薩博(Nick Szabo)。
薩博在維基百科頁面上的照片
薩博不是一個高調的人。
他也會做一些演講,并且運營著一個偏貨幣和制圖主題的博客,但實際上,沒有人清楚他到底來自哪里、住在哪里,或者他在比特幣的開發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
他將博客取名為" Unenumerated "(注:意為“未計數的”),上面的個人資料圖片,是空的;個人介紹部分則是一組贊揚他文章的評論。
薩博的博客截圖
2015年,在一篇關于比特幣起源的文章中,當作者向尼克·薩博求證他是否就是傳奇的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時,薩博回答說:"正如我以前多次說過的,所有這些猜測讓我感到榮幸,但——我不是中本聰。"
“加密貨幣之父”
不可否認的是,被稱為“加密貨幣之父”的尼克·薩博絕對是加密貨幣行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是一個天生的全能人才,擁有廣泛的興趣,從貨幣起源、經濟和法律史到密碼學和區塊鏈技術等領域均有涉獵。
1996年,擁有計算機科學家和法律學者兩重身份的薩博將這兩個專業領域結合起來,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約"的概念。
若干年后,“智能合約”成為以太坊區塊鏈協議的核心,并在互聯網上催生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方式。
在對“智能合約”下定義時,尼克·薩博構想了一種在網絡空間的個體脫離數千年以來值得信賴的第三方進行交易的交易合約制。
在這個新的系統里,權力機構將是一系列的代碼,它們能夠對合約進行獨立核查和執行。
兩年后,薩博又提出了類比特幣的原則和結構,以及意在對標全球黃金市場、被稱為"比特黃金"的加密貨幣。
作為加密貨幣領域的先驅,薩博對社會影響最大的成就,當屬智能合約和比特黃金
智能合約
1996年,薩博在《Extrop#16》中發表了《智能合約:數字自由市場的構建基石》一文。這也是他在加密世界的首次“閃亮登場”。
在書中,他描述了使用自動執行的代碼、在互聯網上建立陌生人之間的合約協議的想法。
“契約"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基礎,甚至可以說它是社會的唯一基礎。盧梭的社會契約理論是建立在這一思想基礎上的,而西方文化也是建立在這一觀念之上的。
契約的概念支撐著西方文明,這一說法毫不夸張。“在兩個實體之間達成可執行的協議”的理念是《大憲章》、資本主義、盧梭的著作、美國憲法、每一樁婚姻、商業交易和協議的核心。
而在合約概念中,可執行性是核心。如果合約條款不被履行,那么合約就會破裂,造成一方受損甚至雙輸的局面。
傳統上來說,第三受信任方的出現已經解決了這一問題。第三方不受合約本身的約束,因此可以在需要的情況下充當合約的仲裁人、解釋者和執行者。
尼克·薩博發表的《智能合約:數字自由市場的構建基石》文章
而薩博試圖拿掉這個中間人,并將執行權嵌入合同本身。
他舉了一個著名的例子:自動售貨機。他說,我們可以把自動售貨機看作智能合約的現實載體。
換句話說,自動售貨機是一個“笨重的”智能合約的物理版本。它通過要投入的硬幣和物品對應的按鈕來設定合約條款,且它只在滿足所有正確條件的情況下執行合約。投入兩個硬幣,輸入正確的數字和字母,自動售貨機就會提供給你可樂。
在智能合約中,薩博使用“加密”和“哈希鏈”來類比自動售貨機里的杠桿和齒輪。
如果指令通過了經縝密設計的復雜邏輯驗證,智能合約就會自動執行,使得網絡中的雙方可以在沒有第三方參與的情況下達成這項交易。
自此以后,法官、陪審團和行刑者都失業了。
2007年,薩博在博客上寫道:“一般來說,數字安全協議,尤其是含有先進加密技術的協議,在架構上是允許增強或使用全新的安全方案的。而這種安全程度從傳統的法律角度來看,是不可想象的、甚至像魔法一樣。”
比特黃金
尼克·薩博在加密貨幣界最有名的成就,是他提出的比特黃金。比特黃金的提出被許多人認為是比特幣的開端。
在一篇文章中,薩博明確指出了現代金融體系依賴第三受信任方所帶來的問題,并對另一種方案進行了設想。
如果存在一種協議,可以在線創建不可偽造的數據,同時幾乎不依賴于第三受信任方,并能夠進行安全地存儲、傳輸和測試,那簡直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比特黃金由此誕生
在薩博看來,第三受信任方(TTP)的設計是存在安全漏洞的。
當協議依賴于第三受信任方時,它必須去修補由于單純的集中化所造成的安全漏洞,這其中的成本可能很高。
這部分安全帶來的成本最終將被合并到運營成本中,最終導致協議的終端用戶支付額外的費用。
除了安全和成本問題之外,顧名思義,第三受信任方也需要被信任,而這本身也是一個問題。
薩博的比特黃金方案代表了一個想法的誕生,而這個想法將改變世界。
比特幣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受到了幾種不同的技術的啟發,其中之一就是比特黃金。
中本聰沒有在他的比特幣白皮書中直接提到比特黃金,但這其中的相似性和比特黃金的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在技術上,兩者之間存在差異。例如,比特幣的共識算法將哈希能力計為達成共識依據,而比特黃金則以網絡地址為依據。
此外,由于在算法上設置了難度調整系統,比特幣比它的“前輩”比特黃金更具可替代性。
但不可否認的是,比特幣和比特黃金有著相同的理念:去除第三受信任方,解決通貨膨脹問題,并創建一個可以信任、安全地傳輸和存儲的在線貨幣系統。
符號化的“中本聰”
薩博對貨幣、歷史和加密貨幣的理解一直是那些對區塊鏈技術感興趣的人的寶典。
他曾這樣描述比特幣的總量固定在2100萬的重要性:“總之,人類曾經使用的所有貨幣都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安全因素,從偽造到盜竊,但其中最有害的就是通貨膨脹。”
作為一個深耕加密貨幣20余年的人,尼克·薩博的洞察力值得重視。
現在,讓我們回頭來看這個問題:如果薩博就是中本聰,他為什么要否認呢?
可能有兩點原因:不露富。
中本聰名下的區塊鏈錢包里有超過100萬比特幣,這可是價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財富。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匿名是最安全的。保護比特幣起源的神秘性。
顯然,大家都更愿意相信中本聰的神話。如果把這段神話“降級”為“一個美國人發表了一篇文章”的普通故事,其吸引力自然比不上已經符號化、甚至“神化”的中本聰。
文字 | 一成;校對 | Lily
版面 | 田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