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辰藥業(603590)(實控人“兜底”完成定增,但康辰12年來依然無新藥)
近日,康辰藥業(603590.SH)發布公告稱,證券會核準公司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072.19萬股新股。根據定增預案,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億元,發行對象為康辰藥業實際控制人之一王錫娟。
這筆定增,康辰藥業“折騰”了一年多,最終獲批的方案和最初的計劃之間相差甚遠,不論是發行人,還是募資金額都大變樣。
去年7月,康辰藥業公布的定增預案是擬募資不超過10.56億元,發行對象為王錫娟和康橋資本,其中康橋資本認購金額7億元。且根據雙方協定,康橋資本將為康辰藥業提供2個及以上創新藥品種(其中至少包括1個三期臨床創新藥品種),或者新增創新藥產品銷售收入累計不低于人民幣4億元。
從某種角度上講,最終的定增成功源于創始人的“兜底”。而在去年年中公布了定增消息之后,資本市場反響很是熱烈,從7月9日至7月15日的5個交易日內,其股價上漲了27%。
但定增方案遲遲沒有獲批,直到今年3月1日,康辰藥業突然發布公告稱,鑒于監管政策及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與公司目前的實際情況,決定終止與康橋資本合作的定增方案和戰略合作協議。
同一天,康辰藥業發布了新的定增方案,發行人只剩下實控人王錫娟,募資金額也從10.56億元縮水至3億元。對于定增方案變化的詳細原因,康辰藥業并未給出更多的解釋。
兩次定增方案的募資主要用途都是腫瘤藥物KC1036的臨床試驗、臨床用藥生產、對照藥采購費用和研發平臺設備升級等。目前該款藥物還處于臨床I期,康辰藥業預計整個項目研發投入將高達9.19億元。
這是康辰藥業“自救”方案的核心一環。長期以來,康辰藥業都被詬病“靠單品打天下”,主營僅有一款手術止血藥——蘇靈。從2009年獲批上市之后,一直是公司的營收支柱。年報顯示,2020年康辰藥業實現營收8.09億元,其中來自蘇靈的營收為7.92億元,占當期營收的比例高達97.97%。
麻煩的是,蘇靈的銷售額天花板或許很快就要到了。2020年,它的營收同比減少了24.76%,也造成康辰藥業的營收上市以來首次下降了24.14%。西南證券研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蘇靈預計實現收入3.5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考慮到去年上半年因為疫情大量手術受到影響,今年的業績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康辰醫藥過去幾年一直試圖通過自研產品擺脫對蘇靈的依賴,不過整體上很不順利。
在今年7月,它撤回了仿制藥——地拉羅司分散片的上市注冊申請,這意味著在藥品獲批的最后一步,康辰藥業突然喊了停。而競爭對手奧塞康在今年6月完成了同類產品的成功上市,奪得了首仿資格。
在今年的半年報中,康辰藥業還在研發進展中特意提到該款藥品獲得報產受理通知,進入注冊審評階段。對于撤回,康辰藥業證券事務部對媒體表示:這款藥不上,對康辰“沒有任何影響”,并表示撤回地拉羅司分散片的藥品注冊審批,是因為國家藥監局關于藥品審評審批的最新政策。但政策具體指的是什么,康辰藥業方面并沒有再詳細解釋。
這已經不是第一回了。2020年4月,康辰藥業終止了研發18年,寄予厚望的鹽酸洛拉曲克的臨床試驗。此前康辰藥業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預計2020年該款產品可獲得生產批件并上市。前董秘唐志松曾對外回應:“終止臨床是考慮到后續的高投入與上市的高風險。”
2014年8月,康辰藥業曾向國家食藥總局申報過該款藥品的新藥證書,但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2016年的相關公告顯示,此次藥品注冊申請未獲批準。公告顯示,問題涉及該藥品臨床試驗中包括記錄在內的多項不規范操作。
這兩個項目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達到8603萬元,原料藥產能建設為4433萬元,上億的投入就這么“打了水漂”。連著失敗了兩個臨床后期項目,康辰藥業現在的管線里基本都處在早期。
投資者對康辰藥業的自研能力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從2009年蘇靈獲批后,康辰藥業再沒有新藥獲批。
所以,通過定增跟康橋資本“串聯”,從而拿到更多的成熟產品,就成了戰略級的布局。但現在未能成行,勢必會對公司的后續布局有較大影響。
康辰藥業從去年7月也開始嘗試收購策略,它向泰凌醫藥收購了骨科藥——密蓋息,并承諾在未來三年創造不低于3億元的凈利潤。這款藥的原研廠商是諾華,2016年時被賣給了泰凌醫藥。在年報中,康辰藥業坦言,能否盡快恢復密蓋息的銷售成績,是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