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集團現狀【】
沒想到,樂視再次以“不走尋常路”的人設登上了熱搜。
網傳樂視仍有400多名員工,過著沒有“老板”的神仙日子,沒有996和內卷,也沒有拖欠過工資和社保。對此,樂視官方回應稱,情況基本屬實。
2017年賈躍亭赴美后,樂視就陷入大裁員、供應商催債等動蕩和債務危機。而從2021年開始,樂視卻開始靠自嘲營銷刷存在感,已然成了互聯網企業中的另類。
2021年春節,當互聯網企業帶著“分N個億”的Logo打紅包戰時,樂視直接帶著“欠122億”走來;2021年年底,當互聯網企業深陷“員工優化”風波時,樂視高調官宣不裁員,還逆行“漲薪”;不止于此,優酷、騰訊、愛奇藝等視頻平臺輪番漲價時,樂視卻稱會員不漲價,自身也不陪漲價……
樂視到底是靠什么活下來的?原因在于樂視此前的布局,仍在發揮作用。
首先是樂視IP版權、付費會員、短視頻運營等收入。
從2004年起,樂視就大規模收購版權,包括投資、自制的影視劇和小說等;后來,樂視又先后成為聯通的“內容供應商”、中影的網絡視頻獨家;到2021年,樂視共有新上跟播劇70部、片庫劇1068部、電影480部和動畫74部。
從現在來看,拿下《甄嬛傳》的版權,對樂視來說無疑是一步極有先見之明的棋,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幾乎養活了整個樂視視頻部門,甚至有“樂視生存靠《甄嬛傳》”的說法。樂視官方曾回應,如果《甄嬛傳》版權不被花兒分銷給優酷,樂視回的血會更多。
不過,光靠《甄嬛傳》還真養不活樂視,據樂融致新CEO張巍估計,《甄嬛傳》的流量占比應該只有個位數。
另外,在短視頻運營上,樂視與快手開展版權合作,試水效果頗豐。2021年11月,樂視還推出了“鯨群計劃”,授權樂視旗下影視劇版權,經創作者實現作品的二次傳播,受到不少網友好評,幫樂視帶動了APP下載量和注冊會員人數的增長。
樂視的另一大重要收入來源,來自之前開發的副線業務,即電視、手機等硬件。
硬件的主體公司是樂融致新,而樂視網持有樂融致新大約25.1%的股份。
樂融致新的主要電視產品是樂視Letv,想當年,樂視超級電視滿級性能配置可以說“無敵”,如今樂視則堅持以同等性能更低價格來做新品。
樂視手機業務回歸后,相繼推出了樂視S1和樂視Y1Pro。值得一提的是,7月11日,樂視又發布了新款手機Y2Pro。這些新品手機均不超1000元,主打性價比。
除了電視、手機,樂視業務范圍還覆蓋了空調、電熱水器、智能門鎖、電動牙刷等。
此外,位于北京朝陽區姚家園的樂視大樓的租金,也被認為是樂視收入來源之一。
據公開信息,樂視大樓于2014年抵押給浙江中泰,為此,賈躍亭獲得了樂視控股為期兩年、年利率為8%的14.52億元融資。
2021年11月,樂視大廈以 5.73 億元的底價轉手于北京衡盈,卻遭韜蘊資本質疑,經查明,該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浙江中泰,既是拍賣人又是競拍人的拍賣鬧劇,可見其“百足大蟲死而不僵”。
不過,這些收入只能維持著樂視的生存運營,據統計,2021年,樂視營收4.18億元,凈虧損21.46億元,也就是說,樂視根本無力還清債務。
可以預見的是,樂視的故事還在繼續,但離東山再起的距離還很遙遠。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