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正是哪里人【我是“中國第一軍人”蔡鍔將軍的同鄉】
——題記
文|湘人李
前言:我離開老家——湖南邵陽市洞口縣,已經20多年了,主要在上海和北京兩地工作生活。期間除開重要事情回老家外,基本上對老家的事情有些淡忘了。但最近,在北京碰到了洞口的老鄉——尹正光先生,他熱情地跟我聊起家鄉的事情,聽得我的眼淚撲簌撲簌的,這,正所謂是“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啊。
但是同鄉尹先生跟我說起了一件他內心略覺不爽的事情。原來,他是洞口山門鎮人。而山門鎮,正是“中國第一軍人”、且素有“軍神”和“終結帝制第一人”之歷史贊譽的蔡鍔將軍出生地。可如今,他有了一種擔心,因為種種客觀原因,蔡鍔將軍有可能將不再是洞口人、尤其是他們山門人的驕傲了。
這是為何?我記得,在縣城讀高中時,我們同學組織去位于山門鎮的蔡鍔公館參觀過和學習過,我們當時都心懷極大地崇敬之情,因為我們這群洞口學子,當時深深地自豪與驕傲,蔡鍔將軍,是離我們最近的偉大歷史人物。那現在為何有可能不再是洞口人尤其是山門人的驕傲了呢?這種板上釘釘的歷史,難道也會被人為改變了不是?
同鄉尹先生將來龍去脈說了一遍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或許,這真的要從蔡鍔將軍對于歷史的貢獻、以及他因此而獲得的歷史地位說起。
有關資料介紹,蔡鍔,乃“中國第一軍人”,有“軍神”之歷史美名,更有“蔡鍔將軍終結了中國帝制”的歷史功勛。所在,在洞口山門鎮的“蔡鍔公館”之門聯曰:修文演武雙能手,護國倒袁一偉人!而主堂牌匾則寫到:護國軍神。這“蔡鍔公館”,是當時的國民政府所撥款修建的(說明:“蔡鍔公館”是1917年國民政府為蔡鍔將軍用當地“武公祠”的基礎上改建的,以前蔡鍔將軍一家住在里面,并做了生意很多年)。
蔡鍔將軍所編著的《曾胡治兵語錄》為中國十大兵書之一,是黃埔軍校歷屆重點教材,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人手一冊。新中國朱德總司令曾是蔡鍔將軍的學生及部下,民國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和總司令白崇禧是他的學生。
清朝末1882年12月18日,蔡鍔將軍出生在今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水東鎮楊萬村大壩組一普通家庭(1995年前水東屬于山門鎮 ,后獨立為鄉鎮),他曾經是寶慶府武岡州山門鎮的“神童”。
蔡鍔未滿5歲時從大壩上隨家遷往今洞口縣山門鎮城,讀書啟蒙。1895年,未滿13歲的蔡鍔得院試第一名,考中秀才。14歲時蔡鍔考入設立于省會的長沙時務學堂(二千多名考生名列第三)。
當年寶慶府新任知府中秋節張榜征聯,上聯:“中秋月不明,掛一盞燈,替乾坤增色?!睂⒔肽隉o人對出下聯,來年三月驚蟄節,9歲的蔡鍔得知后心有不服,要父親帶著他步行200多里去寶慶知府衙門,騎在父親肩上擊鼓應對:“驚蟄雷未動,擂三通鼓,代天地回春?!敝喓笾焙簦骸捌娌?、奇才!”并當面出了幾副對聯,蔡鍔稍加思考便對了出來,且下聯都是絕配。蔡鍔從此被譽為“神童”。少年時蔡鍔就寫下了“從頭收拾了山河,一身塵土;正氣磅礴在天地,萬古日星”這樣氣勢磅礴的楹聯。
1911年10月10日,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爆發。10月30日,蔡鍔將軍領導云南起義,28歲擔任云南都督,成為以孫中山為首發起辛亥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云南是繼湖北、湖南、陜西、山西第五個宣布獨立的省份。
1915年袁世凱正式復辟帝制,12月12日發表帝位申令,并下令1916年改“洪憲”元年,于元旦登基。蔡鍔將軍堅決反對改變國體復辟帝制,他知道袁世凱必定要復辟帝制后,設下“連環計”脫身,在北京上演了史上著名的“蔡鍔與小鳳仙”的故事,擺脫了袁世凱的嚴密監控。經日本返回云南昆明組建了護國軍,發起“護國討袁”起義,為四萬萬同胞爭人格。
此時的孫中山和曾經的國民黨總司令黃興都已被袁世凱趕去了海外。
1916年1月16日, 蔡鍔將軍身帶重病,率領僅三四千人的起義滇軍從云南向四川進發,在餉彈兩缺、后方接濟時斷的情況下,激戰兩個多月,戰勝了袁世凱帝國政府最精銳的十幾萬北洋新軍。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在眾叛親離,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憂病而死,終結了其皇帝夢,結束了中國的君主立憲制。
1916年11月8日,蔡鍔將軍因醫治無效,病逝于日本福岡,年僅34歲。歷史上不少人曾悲呼:天妒英才啊!
1904年從日本東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國后,蔡鍔將軍也曾登臨長沙市岳麓山,并賦詩一首:蒼蒼云樹直參天,萬水千山拜眼前。環顧中原誰是主?從容騎馬上峰巔。
13年后,1917年4月12日,蔡鍔將軍魂歸故里,國民政府在長沙岳麓山為他舉行國葬,成為民國歷史上“國葬第一人”,追贈蔡鍔將軍陸軍上將銜。
在蔡鍔將軍墓周邊栽下的楓樹如今已經兩人才能環抱,成為了岳麓山上一道亮麗的風景,岳麓山也是我國四大賞楓(紅葉)勝地之一。蔡鍔將軍的豐功偉績感化和鼓舞了一代代中國人民,他以天下為己任,卻不以天下為己私。蔡鍔將軍已逝世一百周年,他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需要說明的一個細節就是,于蔡鍔將軍,雖然我和尹先生是洞口同鄉,但我亦不能像他那樣說“我是蔡鍔將軍的山門同鄉”,我只能說“我是蔡鍔將軍的洞口同鄉”,所以他了解的資料肯定比我更豐富,也更加詳實。我也查過一些網上的資料,可粗略地做個勾略,有一種說法是,蔡鍔于現在的洞口山門鎮出生,然后幾歲后,或許于現在的邵陽(也就是寶慶府)生活過。邵陽大祥區是否以此為依據而做出界定呢?
但尹先生說,“這完全是不可能的,蔡鍔只是到寶慶府(現在的邵陽)考過試,根本不可能到邵陽大祥區去生活。因為蔡鍔小時候家里非常窮,盡管做生意,也是小本生意,根本不掙錢,我們當地人都知道,后來蔡鍔去長沙時,都是走路去的,窮得很。而且,我們也知道,他在寶慶府根本沒有親戚,怎么會到邵陽大祥區去生活呢?”
接下來,尹先生還告訴我說:“我前不久去拜訪過蔡鍔將軍孫女蔡慰慈,她對我說:她聽父親蔡端多次說,蔡鍔母親還沒去世時(1935年去世),有邵陽蔡氏要蔡鍔他們一家蔡氏編修到他們修譜里面去,蔡鍔母親堅決不同意,邵陽蔡氏想把蔡鍔將軍加到他們家族里成為名人。說明蔡鍔這一家人的祖籍在邵陽還有代考證?!?/p>
尹先生也進一步說道:“我是洞口山門鎮的,親自問過很多90多歲的蔡鍔將軍出生地周邊的老人,我是當地人聽當地土話,能聽出說話人的細微變化,他們都是說的事情,真人真事,有的是文盲有的是老師,都是當地純樸的農民。綜合多方說法,我個人有一個總結:蔡鍔將軍肯定出生在洞口。我也見過蔡鍔將軍孫女,她們對蔡鍔將軍祖籍是邵陽市的都不承認!蔡鍔將軍的祖籍是不是邵陽市大祥區,還有待考證。邵陽在南宋、元朝之前一直就叫邵陽,后面才叫寶慶府。當時,蔡鍔將軍對少數民族統治的中國(當時漢人)都是心有不服!就如我們尹氏來到邵陽,始祖尹鼎初公(宋武魁,其大哥及父在永州同元軍大戰中同時戰死,襲父邵陽知縣,被元軍戰敗,隱居今隆回十里山,生十子),修譜上所寫:為邵陽知縣。所以,當時,寶慶和邵陽,對漢人來說都認邵陽,不認寶慶。”
不過,這是一個“考證”的問題,是非曲直,有待未來更嚴謹的考證。但在筆者看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蔡鍔屬于洞口,也屬于邵陽,因為山門屬于洞口,洞口屬于邵陽。正如邵陽屬于湖南,也屬于中國一樣。但為什么要說洞口還屬于武岡呢?據資料顯示,歷史上,現在的邵陽市洞口縣(還有邵陽市隆回縣)就是武岡的一部分。后來新中國后,洞口縣、隆回縣從武岡劃出,歸入現在的邵陽市。所以說,蔡鍔屬于山門,屬于洞口,屬于武岡,亦屬于邵陽,這說法是沒錯的。而且毫無疑問,基于蔡鍔將軍的歷史偉績,他更屬于湖南,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
不過,尹正光先生還認為,據有關蔡鍔將軍多方面的文獻資料顯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邵陽市的地方志,里面寫的有關于蔡鍔將軍小時候生活在寶慶府親睦鄉蔣家沖的很多事跡都是捏造的。既然蔡鍔將軍1歲或4歲以后沒有生活在寶慶府親睦鄉蔣家沖(今邵陽市大祥區蔡鍔鄉),就足以說明地方志中關于蔡鍔將軍一直在那里生活的事跡并不真實,地方志編的很不嚴謹。他進一步分析說,這些“捏造”的原因可能與地方區域劃分有關,在1977年,清朝名臣曾國藩的家鄉從邵陽市劃到了婁底市,邵陽市人民很不甘心,因此就擔心蔡鍔將軍的家鄉以后劃到可能也會獨立為市的武岡。在歷史上,有幾個朝代武岡并不屬于今天的邵陽市范圍,而婁底基本屬于邵陽市。
但是,筆者根據自己的判斷認為,蔡鍔將軍,出生在洞口山門鎮,事實上,如今的研究早已經確定。蔡鍔將軍1到4歲就是生活在現在的洞口山門鎮。只是,各種資料籠統地說他幾歲之后(有人說是8、9歲),蔡鍔在寶慶府(即今天的邵陽市)考過試,而不是生活。當然,基于當時蔡鍔家里貧窮,往返家里和寶慶府,肯定不會考完試就走,所以在哪里因為考試而逗留了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但這“不是蔡鍔在邵陽大祥區生活過”的界定依據。所以,我們不想蠻橫地就說蔡鍔只屬于洞口,或者說蔡鍔只屬于今天的邵陽,畢竟現在的洞口屬于邵陽市。中國的行政區域,會隨著歷史的發展而有一些重新的調整,這也許正是蔡鍔將軍終結帝制,并最后讓中國走向繁榮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標志之一。
但正是蔡鍔將軍這種偉大的歷史功勛,就成為今日地方政府發展經濟和文化的重要文化資源之一。中國各地,就一些歷史名人的出生地,不知道打了多少“筆墨官司”,想起來真的是令人哂笑不已。既然,如今的邵陽市人民以隆重方式紀念蔡鍔將軍“逝世一百周年”,那就不能因為將來洞口有可能劃入武岡,而強行將“洞口山門鎮是蔡鍔將軍出生地”這一歷史事實給“改了歷史”,對不對?畢竟,民國政府雖然已在大陸被終結,但歷史上的民國政府修建的“蔡鍔公館”踏踏實實地成為歷史文物在洞口境內的山門鎮呢。所以,于歷史發展的眼光而言,我還是相信我們的邵陽市人民,眼光不會那么狹隘,思想也不會那么糊涂,無視這一切不予理會。
我可以假設,將來洞口縣真的并入了武岡市,那么在未來,武岡市就不和邵陽市來爭這個“蔡鍔的出生地”?恐怕未來,可笑的“筆墨官司”會令蔡鍔將軍生氣的。因為現在的洞口,隸屬于邵陽市,所以洞口縣肯定不敢與邵陽市來一論高下?畢竟,現在資料顯示,蔡鍔將軍只是在幼時,于寶慶府參加過考試。只是在那里參加過考試,就說是在那里出生和生活,這個理由應該是很牽強的。但是我們這些長期生活在外地的洞口人,也是邵陽洞口人,真的就有點隱約的擔心,我們在外面,介紹自己是哪里人是,都會說:蔡鍔將軍是我的洞口同鄉。一下子,我們就能給外鄉朋友以景仰的感覺。如果哪天我們都不能說這個了,那真的很有一種“悲戚”感。
所以,歷史必定是公道的,希望天下的文人墨客為蔡鍔將軍寫書立說時,多去蔡鍔將軍“兩個出生地”了解詢問,記錄最真實的事跡。當地最能見證歷史的老人們終將會離開,如果這些記載都不夠真實,那怎么去告慰先烈?
故此,湘人李真心期待,我家鄉的人們,能站在蔡鍔將軍是屬于人類世界的高度,至少也要站在蔡鍔將軍屬于中華民族的歷史高度,在運用“蔡鍔元素”發展我們的地方經濟時,一定要彼此兼顧一下,既要發展邵陽大祥區,也要發展邵陽洞口縣。因為蔡鍔屬于邵陽,沒錯,但蔡鍔一定也是屬于邵陽洞口的。不能留下蔡鍔只屬于邵陽大祥區,而不屬于洞口山門鎮的歷史笑談。更不能因為未來的變數,現在就強行認定蔡鍔屬于自己而不屬于別人。這一定會留下歷史的爭議的。保不齊,將來云南的人們會發出更強大的聲音:蔡鍔屬于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