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而浦(600983)(惠而浦2021年虧損擴大293%至5.89億元)
編輯 |
被格蘭仕收購的第一年,惠而浦(600983.SH)交出一份并不好看的成績單。
4月21日,惠而浦披露其2021年財務報告。財報顯示,公司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9.31億元,同比下降0.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5.89億元,虧損同比擴大293.4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6.6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105.09%。
惠而浦是一家美國百年家電企業,成立于1911年,于1994年進入中國市場。2014年,合肥三洋被惠而浦收購,自此成為中外合資企業,當時旗下共有三洋、惠而浦、帝都和榮事達等品牌。
2020年至2021年,廣東佛山企業格蘭仕完成了對惠而浦中國的收購,斥資約20.48億元,成為其控股股東。此前,格蘭仕曾長期為惠而浦的白色家電做代工。
截至今年一季度,惠而浦最新的股權分布為:格蘭仕占股57.11%,惠而浦(中國)占股19.9%,合肥國資占股3.34%。
在收購完成后,惠而浦多位原高管請辭,該公司掌舵人更換為梁惠強。梁惠強是格蘭仕創始人梁慶德之孫,他目前任惠而浦總裁及格蘭仕副董事長。在2021年的采訪中,他曾表示自己所有精力均放在惠而浦的管理上。
但從財務成績上看,惠而浦已經連續三年營收下滑,凈虧損擴大。對于營收下滑,財報解釋稱,2020年受三洋品牌退出影響,原收入占比較高的三洋品牌(日本品牌,惠而浦經授權運營)產品于2020年4月徹底退出,加之國內市場需求降低以及疫情影響較大的因素所致。2021年在格蘭仕成為實控人后確定了“惠而浦 帝度”雙品牌戰略,2021年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口業務保持穩定增長趨勢。
對于凈利潤虧損,惠而浦解釋稱,受外部宏觀不利因素影響,原材料價格上漲、匯率變動、海運等物流成本上漲等困難造成公司的毛利率下降,雖然公司外銷收入取得一定增長、運營效率的提升帶動費用減少,但不足以抵消毛利率下降帶來的凈利潤減少。
此外,鑒于公司2019年和2020年連續兩年出現虧損,固定資產存在減值跡象,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公司對固定資產做了減值準備的測試并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2.56億元,加上基于謹慎性原則計提存貨減值準備1.3億,綜上導致2021年虧損大幅增加。
分產品看,惠而浦2021年洗衣機收入18.98億元,同比下滑12.15%,毛利率為12.05%,同比減少7.66個百分點;冰箱收入7.78億元,同比增長22.43%,毛利率為7.41%,同比減少7.84個百分點;生活電器收入16.71億元,同比基本持平,毛利率為3.71%,同比減少8.58個百分點;電機收入3.63億元,同比增長25.04%,毛利率為16.6%,同比增加4.83個百分點。
分區域看,惠而浦2021年內銷收入10.15億元,同比減少31.26%;外銷收入36.95億元,同比增長12.57%,占到總收入的75%。公司外銷增長較大,但毛利率下滑了9個百分點至4.87%,遠低于內銷22.67%的毛利率。
這與家電行業全球趨勢相符。國內家電市場增長疲軟,2021年各品類的銷量均有所下滑,而中國家電出口額在2021年突破千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加大力度出口是必然選擇。但2021年外貿出口困境重重。原材料漲價、海運成本高企,以及發達國家的貨幣寬松政策等,均給中國家電企業帶來更大壓力。
在2021年8月的發布會上,梁惠強曾解釋對惠而浦的新策略:聚焦“惠而浦 帝度”雙品牌,前者定位高端,后者面向年輕人群。他的看法是“之前因為一些戰略上的搖擺,惠而浦在中國的經營上走了很多彎路。”因此在收購完成后,他對惠而浦的組織架構、日常管理、業務運作模式等做出了改革,并且重視研發,提高了研發人員的薪資待遇。
他所定下的戰略在財報中有所體現。在營收基本與上年持平的情況下,惠而浦的各項費用有所減少。2021年,公司銷售費用同比減少了34.43%,財務費用同比減少64.32%,管理費用同比減少64.32%。不過研發投入也減少了22.85%,當期研發投入占總收入的2.31%。
從股市表現看,惠而浦截至4月22日收盤報7.57元/股,當日漲0.26%,總市值58億元。去年格蘭仕發出收購要約時公司股價曾達到高點的12.27元,此后呈現下滑趨勢。